主页 > 新闻星空 >秋季进补少不了它!台湾常见5种山药品种生活 >
秋季进补少不了它!台湾常见5种山药品种生活
2020-05-22
农委会表示,全世界的山药品种约有6百多种,光是台湾的山药也有10几种 图:取自农业易游网
营养价值极高的山药,是许多妈妈喜爱料理的圣品,不过你知道吗,其实山药也有很多品种,有紫皮、白皮、紫肉、白肉、黄肉等各种颜色,而凉爽的秋季更是吃山药的好时机,《新头壳》整理台湾常见五种山药,继续看下去吧!
农委会表示,全世界的山药品种约有6百多种,光是台湾的山药也有10几种,像阳明山原生种、基隆山药、白皮白肉山药、红皮白肉山药、紫皮红肉的红薯山药等都是台湾常见的山药,也是普遍吃得到的山药品种,而我们食用的部位,其实是山药的地下块茎,依这些品种的不同,块茎外形也不同,一般有圆形、块状及长形。
台湾常见山药品种
目前台湾栽培的山药可以外型分为块状山药及长形山药,肉色大致分为白色、黄色及红色,农委会表示,块状山药主要分布于热带及亚热带,薯形大,产量高,目前台湾栽培品种为台农1号、竹山红薯等。
而长型山药主要分布于中国及日本等温带国家,茎蔓较为纤细圆形,叶形狭长,块茎形如长棍棒,产量较块状山药低,一般栽种期在2至4月,常见品种为大汕种、基隆山药、红皮削山药、血薯。
台湾常见5种山药品种 图:新头壳/製表大汕山药:
又称大憨薯,皮色为黑褐色,皮层淡黄色,肉色白里透淡黄色,竹山、民间、埔里、集集为主要产区,产期约11月至4月。
白皮削山药:
又称白皮白肉山药,皮色为黄褐色,皮层淡黄色,肉色白色,士林、北投、淡水、三芝、石门为主要产区,产期约10至4月,适合食用及加工。
红皮削山药:
又称红皮白肉山药、北投山药,皮色为紫红色,皮层淡红色,肉色白色,士林、北投、三芝、金山、石门为主要产区,产期约9至4月。
红薯山药:
又称竹山红薯山药、血薯、民间长红,皮色为紫红色、肉色红色,竹山、民间、二水为主要产区,产区自9月至隔年4月,适合加工及食用,另类用途如加工天然色素等。
基隆山药:
「基隆原生种」山药,皮色为黄褐色,皮层淡黄色或但红色,肉色白色或淡黄色,主要产地为瑞芳、双溪、平溪、贡寮、淡水、三芝、汐止等区,产期约10至2月,其肉质细緻且黏性高,口感较为绵密。
掌握撇步!轻鬆挑选新鲜品质佳的山药
农委会表示,选购山药时要找薯块完整、表皮平滑、鬚根少、没有发霉腐烂,而且同体积以越重的越好,且黏液浓稠度高。
农委会指出,新鲜的山药,切口会呈现鲜豔的色泽。由于山药外皮含有植物硷,在削皮时,有些人会过敏而发痒,可以先戴手套或套上塑胶袋再处理;如果真的发痒,赶快泡在冰水中或用肥皂擦洗,就能减轻症状。
山药富含铁质,切开后容易氧化变成褐色,要避免山药黑化的话可以去皮后泡在盐水、柠檬水或白醋里,或是先用微波炉、电锅或蒸笼加热后再去皮,可以减少氧化现象。
且山药很耐贮存,如果一次吃不完,可以先去皮切块,分装后放入冷冻库,就能贮存较久;如果是完好没有切口的,只要放在阴凉通风处,保存期限可以达3个月喔!
农委会表示,全世界的山药品种约有6百多种,光是台湾的山药也有10几种像阳明山原生种、基隆山药、白皮白肉山药、红皮白肉山药、恆春山药、寿丰山药、紫皮红肉的红薯山药等而我们吃的山药,其实是它的地下块茎,依这些品种的不同,块茎外形也不同,一般有圆形、块状及长形。 大汕山药又称大憨薯,皮色为黑褐色,皮层淡黄色,肉色白里透淡黄色。 图:农委会/提供 新北山药主要产地为瑞芳、双溪、贡寮、淡水、三芝、汐止、平溪等区,主要栽培品种是「基隆原生种」山药,少数为红皮屑、白皮屑品种。 图:新北市政府/提供
上一篇:秋季这样的连衣裙有多美,你看看赵丽颖和Angelababy就
下一篇:秋季选搭背带连衣裙,不能少的时髦出街装造型之一 – SheS